对地观测卫星
1、资源卫星
1999年10月14日,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装载五谱段CCD相机、四谱段红外扫描仪和宽视场相机。卫星平台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自主能力和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该卫星为中国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持续改进,中巴合作又陆续研制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
我国还研制了多颗其他资源系列卫星,涵盖了光学成像等不同类型,实现了分辨率的科学搭配。
2、海洋卫星
2002年和2007年,集团公司研制发射了两颗海洋一号水色卫星,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海洋一号卫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正在研制海洋二号卫星。海洋卫星将按照系列化发展。
3、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体系
由2颗光学遥感小卫星(环境一号A/B星)和1颗雷达小卫星(环境一号C星)组成的环境一号星座(2+1)系统,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为环保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综合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
按计划,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体系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先建成环境一号卫星星座,初步形成对灾害与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第二期完成“4+4”星座,即4颗光学卫星+4颗雷达小卫星,以实现对中国乃至全球灾害与环境的动态监测。
环境一号A/B卫星已于2008年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C星将于2010年上半年发射。
-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第78届联合国大会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第78届联大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呼吁会员国用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来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尊严。
넶8 2023-09-06 -
美国商务部长:评估结束前,预计不会改变对华关税政策
近日,返回美国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接连接受媒体采访,宣传自己的访华“成果”。当地时间9月5日,雷蒙多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采访时,强调了沟通对于促进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性,称美企“迫切”需要中美之间进行对话。
넶5 2023-09-06 -
台当局被中美洲议会出局,“断交”效应涌现,下一个恐是危地马拉
中美洲议会21日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召开全会,表决通过关于取消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所谓“常驻观察员”地位,接纳中国全国人大成为议会常驻观察员的两项决议。
넶6 2023-09-06 -
联合国预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今年经济增长1.7% 低于2022年的3.7%
当地时间9月5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在一份宏观经济调查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1.7%,低于2022年的3.7%,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为1.5%。
넶10 2023-09-06